本报讯(全媒体记者 沈璐佳)“双减”政策下,我市不少培训班进入“休眠期”,学生们在寒假里有了更多自由的选择。近日,记者走访发现,自习室成了学生们的“新宠”,我市多家自习室出现一座难求的情况。
自习室多分为沉浸式和敞开式两种,也就是学生们口中的“小黑屋”和“小白屋”。不少自习室为了迎合客户的需要,将不同的房间装修成不同的风格,以便于客户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。站前某自习室经营者告诉记者,进入假期,自习室也迎来了春天,绝大多数座位都已经被预订出去了。人群以中学生为主,大学生和社会考证学员也会有一部分。“反正各学段的人都有,来这里学习,大家抱着一样的决心,带着同样的目的,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,充实自己,努力变得更优秀。”
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自习室的学员,大家均表示,喜欢自习室的氛围,因为能花钱来这里学习的,本身内心都是有学习的欲望和想法的,只不过在家里“诱惑”太多,一会儿看手机,一会儿吃东西,很浪费时间,而这里,周围的环境会让你沉浸式感受学习的乐趣,看着周围人都在学习,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再搞什么“小动作”了。
在“双减”的浪潮下,张先生是第一批转型的教育人,他放弃了原有设置的语数外课程,重新申请了自习室的执照。他说,现在各大学习平台越来越多,网课也增多,“终身学习理念”逐渐深入人心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知识充实自己,而共享自习室更是再适合不过的学习场所,所以共享自习室的前景是不错的,希望可以在不断地摸索中迎来新的春天。